【极客日常】慢查询的风险治理思路

在线上环境运维过程中,我们通常需要治理慢查询的风险。慢查询会引起DB性能问题,并且当线上环境流量较大的情况下,就会出现因大量慢查询堆积导致DB被打挂的情况。因此,本篇文章分享一下慢查询的风险治理思路。

首先,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慢查询。通常对于大表,未正确引用索引导致全表扫描,就会出现慢查询。慢查询出现也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,而为何从无到有,就涉及到业务变更。以下几种业务变更场景就有可能导致慢查询的产生:

  • 业务代码变更:代码逻辑没有正确引用索引
  • DML变更:WHERE条件没有正确引用索引
  • DDL索引变更:线上代码还引用原来的索引,导致实际索引未引用正确

慢查询的特征,从业务视角是DB响应速度变慢,而从DB视角是性能占用变大。从事后排查的角度,以MySQL为例,当变更后疑似发生慢查询时,我们可以结合Slow Query Logmysqldumpslow来查看具体是哪些查询语句出现了慢查询。

之后,我们才需要针对可能出现慢查询的场景,设定预防的手段,尽可能避免事后止损。针对上述几种变更风险,我们可以各个击破:

  • 业务代码变更:代码引用DB扫描、线下查询治理
  • DML变更:EXPLAIN
  • DDL索引变更:代码引用DB扫描、线下查询治理

DML变更的情况比较好解。我们可以通过EXPLAIN的手段解析DML(查询逻辑)预期会使用到的索引、扫描行数和影响行数。如果查询的是大表,并且没有引用索引,或者扫描/影响行数过高,则需要注意真实执行时候,可能会造成慢查影响。

业务代码或DDL索引变更的情况,则需要把变更内容扫描和线下治理关联上,来确定当次变更是否有风险。在业务代码线下测试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通过比如提取ORM-Log的方式解析一些先下代码生成的SQL,然后放到线上库EXPLAIN,从而发现线下变更可能导致线上慢查的一些case。在代码变更发布到线上的时候,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代码引用来判断代码是否正确引用索引,另一方面也可以再次确认线下发现的SQL风险是否已经确认修复,从而避免风险夹带到线上。DDL索引变更同理,在执行DDL前,也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找到上游的服务,根据服务代码历史的分析结果以及线下提取SQL的记录,来判断变更后会否出现索引未正确引用的情况。

版权声明
本文为博客HiKariのTechLab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,谢谢~~~